【健康】最新研究发现:年轻人的患癌率在显著升高

2024-10-13 0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最新研究显示全球的年轻人患癌率在升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应该如何预防呢?

【健康】最新研究发现:年轻人的患癌率在显著升高

一、研究背景与主要发现

1、癌症发病率上升趋势

在过去 10 年,25 - 49 岁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在 24 个国家增加,包括英美等国。国际团队于 2024 年 9 月在 UICC 大会上提出相关早期调查结果。

ACS 和 WHO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人员调查 50 个国家 / 地区数据,14 个国家 / 地区仅年轻人发病率增加,老年人稳定。

乳腺癌也有类似趋势,ACS 报告女性乳腺癌总体发病率每年上升 1%,50 岁以下女性每年上升 1.4%,早发性癌症发病率自 1990 年代已有上升趋势。

2、癌症对年轻人的影响

年轻人患癌难以理解,如 40 岁患胰腺癌等情况令人担忧,且预后可能很差,即使患者身体健康,部分肿瘤更具侵袭性。

UICC 等组织希望提高全科医生对早发性癌症趋势的认识,因年轻人症状易被忽视。

二、可能的致病因素

1、生活方式因素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与多种癌症风险增加有关,18 - 40 岁超重与 18 种癌症风险有关,美国年轻人中 10 种癌症与肥胖相关。

饮食:超加工食品成分可能驱动结肠炎症和 DNA 损伤。

睡眠模式变化:50 - 100 年来世界各地睡眠模式显著变化,儿童和青少年平均睡眠时间减少,轮班工作普遍,睡眠质量差与患癌风险增加有关,人造光暴露可能是新型致癌物。

2、肠道因素

微塑料:结直肠外科医生弗兰克・弗里泽尔提出微塑料可能与早发性结直肠癌有关,可能破坏结肠粘液层。

抗生素使用:近几十年世界各地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可能重塑肠道微生物组,影响免疫监视,某些病原体可能侵入肠道驱动细胞变化增加癌症风险,如 Nucleatum 梭杆菌、某些大肠杆菌等。

  

扩展阅读:什么是微塑料?微塑料是怎么进入人体的?


一、微塑料的定义与来源

 

微塑料,通常指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纤维。其来源广泛,在全球环境中无处不在。

首先,塑料制品的分解是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如外卖包装、快递袋、超市购物袋等,这些塑料垃圾在环境中不断受到物理磨损、化学反应和生物降解等作用,逐渐破碎成无数细小的塑料碎片,进而形成微塑料。据统计,2004—2014 年十年内,全球塑料产量增加了 38%,到 2016 年全世界塑料产量高达 3.35 亿吨,其中很大一部分成为塑料垃圾。大量的塑料垃圾处理方式不当,有的直接倾倒进入海洋,有的进行填埋,但一个塑料袋至少需要上百年之久才能被降解,在这过程中它们被分裂成塑料碎片,最终进入海洋,随着洋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

其次,加工制造的塑料微珠也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在牙膏、洗面奶、沐浴露、口红、眼线笔、防晒霜等洗护用品和化妆品中,很多都添加了塑料微珠,以提升清洗和去角质功效。每次使用这些产品时,就会有大量的塑料微珠排放到污水里,由于直径在 4 微米到 1 毫米之间,很容易逃过污水处理厂的层层拦截,从而进入到海洋中。

此外,色彩鲜艳的塑料制品与黑、白、银等素色的塑料相比,降解并形成微塑料的速度更快。这是因为黑、白和银色着色剂能够为塑料提供一定的紫外线保护作用,而红、蓝和绿色的塑料制品在相同时间段内会变得更脆弱、更碎片化。

 

二、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

 

(一)饮食摄入

人类饮食中含有微塑料的情况已被广泛报道。海鲜是常见的可能含有微塑料的食物之一。研究表明,海洋生物在生存过程中会摄入微塑料,而人类食用海鲜时,就可能将这些微塑料摄入体内。例如,贝类在摄食时会过滤大量海水,积累一定的微塑料,且人们一般会整个食用贝类,不去除肠道,从而增加了微塑料的摄入量。此外,食盐中也被检测出含有微塑料。有学者曾对不同国家的海洋、湖泊、水井和岩盐中提取的食盐进行检测,都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瓶装水也是微塑料进入人体的一个途径,可回收塑料瓶中饮用水微塑料颗粒的检出率为一次性塑料瓶的 6 - 8 倍,这可能是由于可回收塑料瓶的多次使用造成塑料表面磨损,使更多微塑料释放到水中。一些食品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受到微塑料的污染,如罐头、咖啡过滤纸、啤酒、口香糖、矿泉水、餐桌盐以及外卖食品等。

(二)呼吸吸入

人类呼吸的空气中也可能含有微塑料。城市和工业区的空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微塑料,这些微塑料可能会被吸入人体。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肺每天可能暴露于 26 到 130 个不等的塑胶微粒之间,孩子们每年可以从空气中吞入 3200 颗塑料颗粒。空气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柴油尾气的颗粒、汽车轮胎刹车摩擦产生的颗粒等,这些颗粒能够穿过细胞膜,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并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或肺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三)皮肤接触

人类皮肤接触到微塑料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使用含有微塑料的个人护理用品时,微塑料可能会残留在皮肤上,并有可能进入人体。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对洗面奶、口罩和牙膏进行了评估,发现皮肤损伤与其中含有的纳米塑料颗粒造成的局部炎症和细胞毒性有关。正因为如此,欧盟化妆品法规规定,纳米颗粒(粒径 < 100nm)在化妆品中是严格禁止的。

(四)医疗过程

在某些医疗过程中,如透析和注射,微塑料也可能进入人体。目前关于微塑料在人体内的浓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些医疗过程中,微塑料有可能通过医疗器械、药品包装等途径进入人体。

 

三、微塑料对人体的潜在影响

 

微塑料对人体有着诸多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微塑料可能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当微塑料进入人体后,其表面的化学物质会与人体细胞发生反应,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破坏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导致细胞功能受损。

微塑料还能促进炎症的发生。例如,在肠道中,微塑料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有数据表明,微塑料在肠道的富集还会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增加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有研究发现微塑料跟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也是相关的。

内分泌系统也可能受到微塑料的干扰。一些研究表明,微塑料可能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水平异常。微塑料中含有的内分泌干扰物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模拟或干扰身体内激素的作用。当微塑料进入血液并破坏内分泌系统时,身体内的激素水平可能变得失调,导致内分泌紊乱的发生。内分泌紊乱的后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可能导致生殖系统问题,影响生育能力。研究发现,内分泌干扰物可干扰性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可能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女性卵巢功能异常,从而降低生育能力。内分泌紊乱还与女性乳腺癌和男性睾丸癌等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也可能影响其他生理过程,如代谢和免疫功能。当内分泌系统受到干扰时,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紊乱的发生。

此外,微塑料可能穿过血脑屏障增加神经系统疾病风险。2023 年 11 月,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显示,纳米塑料能够进入大脑,与神经元中的蛋白纤维发生作用,从而加剧帕金森病的风险。现有研究表示,人体摄入微塑料之后,微塑料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增加罹患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比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等。虽然目前关于微塑料对人体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这一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四、应对微塑料的方法

 

(一)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一次性塑料制品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应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吸管等。可以选择可重复使用的布袋、不锈钢餐具、玻璃吸管等替代品。例如,外出购物时,携带可折叠的布袋,既方便又环保。在餐厅就餐时,尽量使用自带的餐具,减少对一次性餐具的依赖。据统计,全球每年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高达 5000 亿个,如果每个人都能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将大大减少微塑料的产生。

(二)做好垃圾分类

做好垃圾分类对于减少微塑料污染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垃圾应分类投放,以便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处理。例如,将可回收的塑料制品与其他垃圾分开,可以提高塑料的回收率,减少进入环境中的塑料垃圾。在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德国和日本,塑料的回收率都在 60% 以上,而在中国,由于所有垃圾都混在一起,塑料回收率仅有 25%,甚至还不到。如果我们能够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水平,将有助于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选择环保材料

在购买产品时,我们可以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微塑料的摄入。例如,选择天然纤维制成的衣物,如棉、麻、丝等,避免购买合成纤维制成的衣物,因为合成纤维在洗涤过程中可能释放微塑料。在选择个人护理用品时,也要注意查看成分表,尽量不用带塑料磨砂成分的产品。此外,购买食品时,应尽量选择未经过多加工的天然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肉类,这些食品微塑料含量相对较低。

(四)提高环保意识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应对微塑料污染的关键。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让人们了解微塑料的危害和应对方法,鼓励个人采取行动,如正确处理废弃塑料、选择环保产品等。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环保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小养成环保的习惯。社区可以组织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对微塑料污染的监管和治理,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环保选择。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