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2020-04-28 0

孔子

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928日-公元前4794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思想

 

孔子基本不谈人性的话题,也从来没有说人是性善还是性恶的。只说了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人的天性都差不多的,只是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后天因素使人感染的“习性”各异。(孔子还是朴素的点出了人性的关键特征:人的天性都差不多的。)

 

孔子主张人的终极理想应该是:首先,学圣人、求仁,追求一个完美人格的自我实现,然后争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前者是个人修养的完善,后者是出世立事功。

孔子虽然认为为苍生立事功是很重要的,但是他并不强调这一点,因为仕途的穷达,抱负的实现,是跟除了自己以外的很多其他因素相关的。孔子强调的是个人修养的达成,以达成“仁”为“修己”的最高目标,因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是一件完全由一己之力就可以达成的,求仁应该是每个人至死不渝的目标,“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日后我们逐渐会意识到一个问题,先圣的思想都是劝人向善、劝人友爱、劝人以“成为圣人”作为个人培养的终极目标,只是这里有个关键的核心问题不好回答:人为什么要以成为圣人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呢?自己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恃强凌弱、八面风光的为所欲为的过一生不好吗?——这个问题能“毫无例外”的解决了,从而“人人皆为圣人”,人类世界就大同了。

 

孔子为求仁提供了一些准则和方法,散见于《论语》中,不一而足。在个人修养的培养和道德教育的教与学方面,孔子都有颇多体会与总结。下面列举一二。

在待人处事方面,孔子主张“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一句实在是非常经典的,几乎包含了人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所有内容,用这一条,很容易判别是非善恶,并且是仅靠自己一个人就能独力做到的。至于这之上再“人所欲、己施于人”,就需要自己有足够的条件才行了,此二者也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意。

君子的修养内容方面,“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坚持修行方面,(曾子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论语》原文网址:

http://www.guoxuedashi.com/a/1451h/

《论语》原文朗读,喜马拉雅听书:“《论语》原文读诵-白云出岫”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36988909/

《论语集注》宋·朱熹,原文网址:

http://www.guoxuedashi.com/a/1460yezt/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