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伊壁鸠鲁(古希腊)

2024-11-04 0

【先贤】伊壁鸠鲁(古希腊)

先贤,主要是指思考个人人生以及思考人类群体生活、试图以此造福全人类的人。

 

一、生平简介

 

伊壁鸠鲁(Epicurus,约公元前341年-前27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享乐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以其关于追求宁静与快乐的思想而闻名。伊壁鸠鲁生于爱琴海萨摩斯岛的一个雅典殖民地,早年随家人迁居至该地。伊壁鸠鲁的父亲奈克拉斯是一位教师,母亲克里昂尼是祭司,他在家庭影响下早期接触到神话与宗教信仰,但对超自然和迷信的质疑逐渐加深,形成了其理性和批判性的思想基础。

 

早年教育与思想启蒙

伊壁鸠鲁从14岁起接受正式的哲学教育,早年曾在特奥斯岛向柏拉图的弟子潘菲勒学习,后又前往克里特岛,受教于德谟克利特派的那斯芬尼,深受原子论思想的影响。德谟克利特主张宇宙由不可分的原子构成,这一思想使伊壁鸠鲁开始形成自然主义的世界观,进一步影响了他对宗教和死亡的态度。

 

漂泊与教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在年轻时,伊壁鸠鲁曾在爱琴海地区辗转求学和讲学。他先后在米蒂利尼和拉姆诺斯等地生活,并逐步形成了以追求宁静和快乐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在米蒂利尼期间,他因独特的思想引起争议,不得不离开并前往拉姆诺斯讲学。他批判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主义,同时也拒绝犬儒主义的极端禁欲观,认为幸福生活不是单纯追求物质享受,也不是完全的自我克制,而是通过理性平衡、满足基本需求和避免痛苦来实现的。

 

在雅典创立“花园学派”

公元前306年,伊壁鸠鲁定居雅典,买下了一处花园,在那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花园学派”(The Garden)。这座花园成为伊壁鸠鲁学派的象征,他在这里讲学、写作,招收了许多弟子和追随者。花园学派打破了传统哲学学派的许多禁忌,不仅向不同阶层的自由人开放,还接纳女性和奴隶,使之成为当时雅典最开放的学派之一。在学派中,伊壁鸠鲁提倡平等和友谊,认为友谊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快乐来源之一。

 

思想核心:享乐主义与自然主义

在花园中,伊壁鸠鲁发展出其系统的伦理学、认识论和物理学思想。他的伦理学核心是“享乐主义”,但这种享乐主义并非追求感官享乐,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无痛的身体状态,即一种避免痛苦的平衡和满足状态。他强调通过理解自然规律、抛弃迷信和对神的恐惧来获得内心的宁静。伊壁鸠鲁的自然主义世界观认为,神并不干涉人类事务,死亡仅仅是感知的终结,因此人们不应恐惧死亡。

 

晚年生活与著述

伊壁鸠鲁晚年依然生活简朴,与门徒们保持亲密关系。他通过大量书信传授自己的思想,其中包括许多写给弟子和友人的私人信件,如《致墨诺克勒斯书》和《致皮塔科斯书》。伊壁鸠鲁的著作据说超过300卷,但大部分已失传,后世主要依靠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以及残存的文献和碑铭了解他的思想。

 

去世与思想影响

公元前270年,伊壁鸠鲁因长期的结石病去世,终年约72岁。据说他在忍受病痛的过程中仍保持镇静和乐观,为门徒们留下了宁静面对痛苦的榜样。他去世后,花园学派继续存续数百年,影响了后来的罗马哲学家,如卢克莱修、塞内加等人。伊壁鸠鲁的思想为西方伦理学和享乐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直到今天仍对伦理学、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

 

二、伦理思想

 

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集中在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痛苦的避免上,形成了一套基于享乐主义的伦理体系,被称为“伊壁鸠鲁主义”或“享乐主义”。伊壁鸠鲁的伦理学重点在于追求宁静与快乐,避免痛苦与不安。他认为通过理性分析,我们可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1. 快乐主义: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核心是“享乐主义”,即“快乐”是生活的至善和最终目的。然而,这里的“快乐”并不是纵情享乐或一味追求感官的满足,而是获得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无痛苦的状态。伊壁鸠鲁将快乐分为两类:

 

动态的快乐:是通过满足身体或心理欲望所获得的快乐,比如进食、饮水等。动态快乐是短暂的,往往需要不断追求新刺激。

静态的快乐:是一种持续的宁静状态,来自于对痛苦和欲望的控制与节制。这种快乐更为平稳持久,是伊壁鸠鲁所推崇的生活状态。

伊壁鸠鲁认为,真正的快乐源于消除痛苦和焦虑,实现内心的平和。他的享乐主义更像是一种“避苦享乐”,他主张生活应当简单、自然,满足基本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欲望,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2. “心灵的宁静”和“无痛”

伊壁鸠鲁认为,幸福生活的两个核心要素是心灵的宁静和无痛的身体状态:

 

心灵的宁静:指摆脱对神、死后生活等不必要的恐惧,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无忧。伊壁鸠鲁认为,许多人对神祇和死亡的恐惧导致了焦虑,而这种焦虑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来源。他的自然哲学主张神祇存在于人类世界之外,不会干涉人类事务,因此不需要对神感到恐惧。同时,死亡只是感知的终结,没有痛苦,因此无需害怕。

无痛的身体状态:指一种没有痛苦的身体状态,即保持健康、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他认为,身体无痛是一种纯粹的快乐状态,可以让人们感到舒适和满足。

通过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无痛,伊壁鸠鲁认为人们可以获得一种持续的快乐状态,达到幸福生活的理想目标。

 

3. 欲望的分类:自然与必要的欲望

伊壁鸠鲁对欲望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以帮助人们理性地管理自己的欲望,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他将欲望分为三类:

 

自然且必要的欲望:如食物、水、住所等基本需求。这类欲望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必需品,满足它们有助于获得身体的无痛状态。

自然但不必要的欲望:如奢侈的食物、豪华的住所等。这些欲望虽然是自然的,但并非生活的必需品,追求这些欲望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痛苦。

非自然且不必要的欲望:如财富、名誉、权力等。这些欲望是虚构的,与自然需求无关,不仅难以满足,且会带来焦虑和痛苦。伊壁鸠鲁认为应该尽量避免这类欲望,以保持内心的平静。

他提倡追求必要的欲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避免被虚荣心和过度的物质欲望所困扰,以达到快乐与平和。

 

4. 对死亡和神的态度:打破恐惧来源

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和神的恐惧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之一。为此,他提出了一些关于死亡和神祇的独特见解,以解除人们的恐惧:

 

对死亡的看法:他认为“死亡与我们无关”,因为当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到来,而当死亡到来时,我们已经不再存在,因此不存在死亡时的痛苦。

对神的看法:伊壁鸠鲁认为神祇存在,但他们居住在超越人类世界的领域中,不会干涉人类事务,因此不需要害怕神。他的这一观点旨在解除人们对神祇惩罚的焦虑。

通过这种对死亡和神的解读,伊壁鸠鲁帮助人们摆脱了对来世、死亡和神祇的恐惧,使人们能专注于现实生活中的宁静和幸福。

 

5. 智慧生活:理性和自我掌控

伊壁鸠鲁认为,追求智慧生活是实现幸福的关键,智慧可以引导人们做出理性选择,摆脱欲望的束缚。他的“智慧生活”观念包含以下方面:

 

理性控制:智慧使人能够分辨哪些欲望是必要的,哪些是多余的,从而更好地管理自身的欲望。通过理性分析,人们可以减少对物质享乐的依赖,避免焦虑和痛苦。

培养美德:伊壁鸠鲁认为智慧、勇气、正义和节制等美德是通往幸福的手段。虽然伊壁鸠鲁并不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认为美德是生活的终极目标,但他主张美德是获取快乐的必要手段。例如,节制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多余的欲望,而正义和诚实可以避免与他人的冲突,从而保持内心的宁静。

6. 友谊的重要性

在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中,友谊被视为快乐和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朋友能够带来持久的快乐,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获得安全感。友谊不仅能在物质上提供帮助,还能在精神上带来慰藉,减少对痛苦的恐惧。

 

伊壁鸠鲁主张,与朋友的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关爱和互利的基础上,而非出于个人利益的算计。他将友谊视为一种自然且必要的需求,认为真正的友谊可以带来内心的安宁。

 

总结

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重视通过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来获得幸福生活。他主张简朴生活,满足自然且必要的欲望,保持内心的宁静。他的思想强调理性、节制、友谊以及对死亡和神祇的正确认识,以减少恐惧与焦虑。他的享乐主义并非纵情享乐,而是一种理性、平衡、持久的幸福追求,对后来的西方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经典名句

 

“死亡与我们无关,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尚未到来,而当死亡到来时,我们已不复存在。”

(这句话表明了伊壁鸠鲁对死亡的看法,认为人们不必害怕死亡,因为死亡只是意识的结束,没有痛苦。)

 

“快乐是生活的起点和目标。”

(这是伊壁鸠鲁享乐主义思想的核心,他认为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是人生的根本。)

 

“如果你想使他人富足,不是增加他们的财产,而是减少他们的欲望。”

(伊壁鸠鲁主张人应追求简单和满足,减少不必要的欲望,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不要毁掉你现在拥有的幸福,因为你渴望那些你并不拥有的东西。”

(他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幸福,而不是追求那些无法满足的欲望。)

 

“无知是罪恶的根源。”

(这句话反映了他对知识的重视,认为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人们可以摆脱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

 

“智慧、正义和节制是一切快乐的根本。”

(伊壁鸠鲁并不主张放纵享乐,他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理性控制和道德品质。)

 

“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朋友的帮助,而是我们确信他们的帮助。”

(伊壁鸠鲁高度重视友谊,认为友谊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