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主要是指思考个人人生以及思考人类群体生活、试图以此造福全人类的人。
一、生平简介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弟弟,与程颢合称“二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说以“性即理”和“天理”为核心,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理学四圣”之一。
1. 早年生活
程颐生于河南洛阳的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受父亲程珦的熏陶,与哥哥程颢一同接受周敦颐的学术指导,深受《易经》和《太极图说》的启发。
他与程颢在学术思想上紧密合作,共同奠定了“洛学”的基础。
2. 仕途经历
程颐曾多次应试中进士,但仕途并不顺利。他曾短暂担任过地方学官和知州,但由于性格耿直,政见不合,他的仕途屡遭挫折。
程颐对官场并无太大兴趣,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和教育传播中。他长时间隐居于洛阳伊川,讲学传道,培养了大批理学门徒,因而被后人尊称为“伊川先生”。
3. 学术与教学
程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尤其注重“天理”的阐释,主张通过修身达到道德完善。
他在洛阳及周边地区长期讲学,培养了一批重要的学术传承者,包括朱熹、吕大钧等,奠定了理学的发展基础。
4. 晚年生活与去世
晚年,程颐退居伊川,专注于学术研究与讲学。他的思想体系逐渐完善,弟子广泛传播其学说,使其影响深入宋代学术界。
1107年(大观元年),程颐因病去世,享年75岁。
二、伦理思想
程颐的伦理思想是宋代理学的核心部分之一,与其兄程颢共同奠定了“天理”与“性理”学说的基础。他的伦理思想以“天理”为最高准则,主张通过修身和克己达到道德完善,注重人性与天理的统一,深刻影响了朱熹及后来的儒学发展。以下是程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天理的核心地位
天理的定义
程颐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一切存在的依据和最高的伦理规范。天理既是自然规律,又是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不可动摇性。
伦理的天理化
他主张伦理道德不是人为设定的,而是天理的自然表现。人类行为应该符合天理,这就是道德行为的本质。
2. 性即理
人性本善
程颐继承了儒家“性善论”,认为人性中包含“仁义礼智”四德,这是天理在人性中的具体体现。他提出“性即理”,即人性与天理本质上一致,人性中的善性来源于天理。
克己复礼与存天理
他强调通过“克己复礼”的实践去掉私欲,使天理完全显现。这一思想发展了儒家“修身”理念,奠定了理学伦理修养论的基础。
3. 道德修养的原则
“存天理,灭人欲”
程颐认为,人欲是妨碍天理显现的主要障碍。只有通过克服私欲,保持内心的纯净,才能完全实现天理,达到道德完善的境界。
静坐与内省
他提倡通过静坐、内省和反思的方式修养心性,使心灵与天理合一。这种修养方法体现了内在修炼的重要性,也成为后世理学家的重要实践方法。
“敬”的修养方法
程颐强调“敬”作为修养的核心方法。他认为“敬”是一种严谨的态度和心理状态,能够帮助人保持道德上的警觉性,避免受到私欲的干扰。
4. 伦理关系与社会秩序
五伦关系的天理化
程颐认为儒家的“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是天理在人类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每个人都应当在其伦理角色中遵循天理,履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社会和谐的基础
他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当每个人都按照天理行事,社会才能达到秩序井然的状态。
5. 仁与义的核心地位
仁:伦理的最高原则
程颐将“仁”视为天理在人伦中的核心体现,认为“仁者爱人”,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伦理原则。
义:行为的准则
义是程颐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强调行为的正当性和合宜性,认为人应以天理为准绳,判断并践行符合义的行为。
6. 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制情以存理
程颐承认情感是人性的一部分,但认为情感需要受到理性的引导和克制。他主张“制情”,即通过理性的修养使情感不偏离天理。
情感与天理的一致性
程颐认为,当情感合乎天理时,它们就是善的表现。只有私欲才会导致情感的偏离,因此“灭人欲”不仅是对行为的约束,也是对情感的净化。
7. 教育与伦理实践
教育的伦理目的
程颐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道德品格,使人认识并实践天理。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以身作则
他自身严谨的修养与道德实践是学生的榜样,通过身体力行传播伦理思想。他的教学以学生的性情培养为中心,强调从内心深处领悟天理。
三、主要著述
《二程遗书》
《二程遗书》是程颐和程颢的语录合集,由二程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记录了程颐的言论、讲学内容以及对弟子问题的解答,是研究程氏学派和宋代理学的重要文献。
主要内容:
程颐对天理、性理、伦理的阐述。
他对儒家经典(如《易经》《中庸》等)的注解和解释。
伦理修养的理论与实践,例如“存天理,灭人欲”“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四、经典名句
1. 关于天理与人性的名句
“天者,理也;人者,气也。”
强调天理是宇宙的本体,而人是气的载体,两者各有其本质。
“性者,天理也;情者,性之动也。”
说明性是天理的表现,而情感则是性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体现。
“理一分殊。”
强调天理的统一性和个别事物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二程学派的重要思想。
2. 关于修养与修身的名句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提出内心要端正,外在行为要合乎道义,是修养的基本原则。
“学者以心为主,心定然后学问有成。”
强调内心的平静与专注是学问成功的关键。
“克己复礼,为仁之本。”
强调修养的根本在于克服自私私欲,回归礼制。
“敬为入德之基。”
强调“敬”作为修养的基础,是道德修行的起点。
3. 关于人欲与天理的名句
“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中著名的修身方法,主张通过克制人欲,保持天理的纯净。
“人欲之盛,天理灭矣;天理之明,人欲止矣。”
指出人欲与天理是对立的,必须抑制人欲以彰显天理。
4. 关于道德与仁义的名句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认为仁者能够体会万物的本质,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义者,事之宜也。”
义是处理事务的合宜方式,是行为判断的重要标准。
“仁者爱人,义者正己。”
阐明仁义的关系,仁是爱人,义是行为自正的体现。
5. 关于教育与学问的名句
“学者先立其大。”
提醒学者应确立宏大的目标,追求道德与智慧的完善。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志须道也,非道无以正志。”
强调学问对才能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对志向的引导作用。
“圣人之学,以明理为本,以尽性为功。”
说明圣人之学的两大核心:认识天理与实现人性。
6. 关于人生与自然的名句
“万物静观皆自得。”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与程颢的“明道”思想一脉相承。
“闲邪存诚,持养全在静。”
强调通过内心的宁静来维持正直和纯真的品性。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表现了理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7. 关于情感与理性的名句
“心不动,则理常存。”
认为内心保持冷静与专注,就能体悟天理的存在。
“制情以存理。”
主张用理性来控制情感,避免情感的过度外化而损害天理。